彭勇强调 扎实抓好“三夏”工作 夺取夏粮夏油丰收
- 编辑:5moban.com - 18可是盟友关系并不稳固。
因此,如何设计稳定的二次相,既能实现钝化钙钛矿缺陷,又能获得稳定的钙钛矿吸光材料,从而实现既高效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当前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外,游经碧团队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抑制PbI2消除了钙钛矿/PbI2界面的强限域导致的能带变大问题,减小了钙钛矿材料的带隙,扩展了对太阳光吸收的范围。
近日,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研究员游经碧带领团队在《科学》发表的研究发现,通过在钙钛矿材料中引入少量氯化铷(RbCl),可将常见的引起钙钛矿不稳定的二次相PbI2转化成为全新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PbI2)2RbCl(简称PIRC)。光电转换效率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指标之一,为实现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采用可与钙钛矿形成I型异质结能级结构的二次相碘化铅(PbI2)来阻挡载流子在多晶钙钛矿晶界或表面缺陷处复合。该研究实现了85摄氏度条件下钙钛矿材料热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同时钙钛矿材料的离子迁移势垒提高了3倍,离子迁移得到有效抑制。基于获得的高稳定性、光吸收扩展的钙钛矿材料,该团队研制出认证效率为25.6%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目前公开发表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世界最高效率。该研究同时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高稳定性,为钙钛矿电池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半导体所发现基于二次相PbI2的钙钛矿电池较难兼顾效率和稳定性,原因在于PbI2二次相的存在或提供了钙钛矿分解以及离子移动通道,使钙钛矿材料以及电池器件长期稳定性较差,且易产生较大的电滞此外,游经碧团队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抑制PbI2消除了钙钛矿/PbI2界面的强限域导致的能带变大问题,减小了钙钛矿材料的带隙,扩展了对太阳光吸收的范围。2004年,在环保思潮和一系列能源问题的压力下,欧美开始推动能源转型,光伏是不二之选。
钟宝申、李振国、李春安时代洪流1986年,鼎鼎有名的兰州大学物理楼前,三名河南籍新生春风满面地走进象牙塔,分别是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整个产业基本集中在光伏组件这一块,全靠人力劳动。2012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在10月刊的封面文章里写道:过去十年,如果有一个行业能媲美互联网的吸金能力,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个行业能媲美互联网的造富能力,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个行业能媲美互联网笼罩的光环,一定还是光伏。恰好此时,又一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发生了: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消息传开,全国新一轮创业潮再度兴起。
强盛的隆基,其实早已陷入缓冲带中,消化完飞速膨胀的果实,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曾经的主角一个接一个倒下,像是在验证行业的冠军魔咒。
最关键的是,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需要资本与政策支持,才能实现持续突破。1993年,钟宝申则在抚顺创办抚顺隆基磁电设备公司,也扔掉了铁饭碗。市场经济地位确定,昭示着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大时代的到来。尾声能在光伏领域成功的企业,有三个要素,天时(机遇、政策)、地利(资金、产业链)、人和(技术、企业家精神)。
据李振国后来回忆, 有点膨胀,就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拍板开了很多项目。同时,单晶硅本身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不足20%攀升至如今的95%左右。正处一筹莫展之际,这批货突然又被国内一家光伏企业以3倍的价格买走。1997年,航天771与西安理工合资成立西安骊晶电子公司,李振国担任总经理。
而中国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到欧美,需求雪崩下,不到一年,多晶硅价格从接近500美元/kg陡然跌至35美元/kg,中国光伏企业基本都在高位锁定了3-10年产量。彼时,全国仍有7656万无电人口,主要分散在西北高原地区。
2015年以前,李振国三人坚守单晶硅,被主流市场排挤是常有的事。隆基的幸运在于,有人在捡地上的便士,但仍有人抬头看月亮。
最关键的点,在于将硅料切割称硅片的环节。十几年前的那个约定,也是时候兑现了。这本就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圈子,二十年跌宕至今,对手变了,环境变了,连竞争的格局也早已改变。氢能源是个很好的选择。征求对方同意后,正式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改名为隆基股份,后来大名鼎鼎的隆基三剑客就此聚首。2006年,李振国终于确定地制定了公司第一阶段的竞争策略:把全部资源集中到单晶硅片,快速形成全球竞争力。
在当时来讲,已是一笔大生意。一直折腾到第二年5月,才把货柜运回国内港口。
诞生不到7年的中国光伏产业集体出海,迎来第一次高光。一生只做一件事,李振国的光伏故事还在继续。
比如,无锡尚德与美国MEMC之间80美元/kg的十年合约。这一年被称为世界光伏元年。
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领跑者计划》,对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规定了更高的标准。据统计,当年辞官下海的人数超过12万,保留职位经商的更超过1000万人,规模远超80年代的下海潮。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银行信贷缩紧,导致欧美几乎所有的光伏发电工程都被迫中止。以赛维集团为例,投资120亿建设1.5万吨多晶硅生产线,导致产能过剩,资金链濒临崩溃。
李振国说,他不是金庸武侠江湖中的任何人。当然,最终肯定没亏这么多,否则也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了。
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开始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当时光伏领域的几大巨头,彭小峰、施正荣等人,认为危机很快就会结束。
有了钟宝申的加入,隆基公司耗费半年,对物理、多晶、单晶、薄膜硅等技术都做了深入研究。传统的砂浆切片,切出来的硅片较厚,浪费材料。
外部灾难是一方面,人心则是崩坏的加速剂。次年,中国光明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计划在西北建立上千套独立发电系统,巨大的需求直接催生出第一批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赛维、尚德等等,在一个个村庄崛起。公司需要规划一面防火墙,引进力量制约自己,避免出现一言堂局面。行业的规模是更大了,但天花板也变低了,想象力渐小。
短短几个月,凭借差异化的经营策略,隆基股份成功闯关IPO,融到15.75亿资金。李振国首先想到了自己的老同学钟宝申。
很快到来的1992年,是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彼时,中国虽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
2003年初,公司给乌克兰用户出口两个货柜14吨多晶棒,价格很便宜,15美元/kg,总价200万美元。洗牌并非贬义词,是行业充分竞争的正常现象。